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山西阳泉市: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5GW

12月3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文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坚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聚焦打造“三集群、两基地”,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一是聚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二是聚力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三是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培育壮大煤机、泵阀、光伏等装备制造产业。

刘文华提到,近年来,随着一批集中式、分布式风电、光伏项目相继建成投运,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左右,较“十三五”末增长2.6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逐渐成为电力增量主体。

详情见下:

12月3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阳泉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骞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二十五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阳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建文,副市长李君和副市长石峥。

首先,请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华作介绍。

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文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我代表阳泉市委、市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阳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们坚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聚焦打造“三集群、两基地”,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一是聚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数智新城建设为牵引,加快构筑差异化转型优势。阳泉入选第一批省级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型园区。中电数字产业园、智创城NO.7签约入驻企业150余家,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1.7%。二是聚力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聚焦锂电、钠电双赛道,布局建设锂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整装等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了贝特瑞、多氟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华纳芯能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已投产,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下线商用,大容量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产品正式发布,阳泉被评为全国十大钠离子电池创新发展城市。三是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培育壮大煤机、泵阀、光伏等装备制造产业。5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始建于1924年的阳泉阀门公司,如今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阳”字牌阀门更是叫响海内外。四是聚力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按照“先进煤电+新能源+储能电站”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高碳地区低碳发展新路径。目前,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95万千瓦,青于蓝、弘盛通一期独立储能电站并网发电,盂县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五是聚力打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固废规模化利用,推动绿色循环产业集聚发展。比如,在河坡电厂和裕光电厂分别配套建设了中科泓源、大地海科两个固废利用项目,实现电厂固废“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久久为功,成效渐显。近三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0%,高于煤炭工业3.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8.1%,高于传统产业1.1个百分点,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进一步提升。

我们坚持区域协调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全域协调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市域样板。一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加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津海晋门”出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首开运行,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长34.7%。二是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电量近百亿度;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引进落地了华储光电、弘盛通独立储能等一批好项目。三是深度融入中部城市群建设,阳涉铁路开办客运服务工程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将形成晋东纵向“客运大通道”;太旧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将为区域联动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四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竣工通车,建设“四好农村路”3300多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串联起4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交旅融合铺就乡村幸福路、致富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72个,改造更新老旧管网618公里。“阳泉硒品”勇闯京津冀、大湾区市场,“晋婆婆”富硒小米卖到38元一斤,“龙飞唐”富硒鸡蛋卖到普通鸡蛋的4倍,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全省“特”“优”农业新IP。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源头化节能降碳,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近三年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98万千瓦,推进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精细化防治污染,坚持“降尘、治企、控煤、管车、应对”五管齐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70%以上,国考断面100%达到优良水体。我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三是全域化修复生态,持续实施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桃河水质提升及水生态修复等工程。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阳泉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坚持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民生提质战略,高度重视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工作。就业社保基层服务站点实现社区村全覆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入运营,“阳泉数智工”成为全省唯一数字类省级劳务品牌。深化基础教育办学模式,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近三年改扩建49所寄宿制学校,新建、改扩建24所公办幼儿园,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孩子。新建市中心医院明年投用,电子健康卡全省首发上线,“家庭专科医生+医药配送+医保报销系统”在线运行,群众就医更加便捷高效。逐步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托起幸福“夕阳红”。新建一批口袋公园、健身步道,让市民乐享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坚持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每年财政支出八成用于民生事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基本养老、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每年都滚动办成一批老百姓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骞进:

感谢刘文华市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新社记者:

山西提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文旅产业首先看文旅资源禀赋,那么阳泉文旅资源自身特点和特色是什么,近年来阳泉文旅发展采取了怎样的策略,取得了哪些成果?

阳泉市副市长 李君:

感谢媒体朋友对阳泉文旅的关注。作为山西的东大门,阳泉是三晋大地“表里山河”的重要板块,最具代表性的“天下第九关”娘子关是山西最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之一。太行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科幻文化在这里交融交汇,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近年来,阳泉市秉持“抓转型必须抓文旅”的理念,蹄疾步稳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高起点谋划,走出文旅提质“阳泉路径”。阳泉市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三足鼎立、多点支撑”旅游产业体系,叫响“一城阳光 泉漾太行”品牌。具体的抓手,就是做好“3+3+N”文章。第一个“3”,就是深度打造娘子关、藏山、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公园三大龙头景区。娘子关既是军事雄关,又是浪漫之关,“我来不为风光好,只欠娘子关上诗”是登临娘子关的独特情感体验;藏山既是忠义精神之源,又有太行崖壁之绝,诠释着自然与人文的交相辉映;狮脑山既是英雄之山、亮剑之山,又是壮美之山、绿色之山,在此可涵养凛然风骨、浩然正气。我们就是要通过深挖这些资源特质,做好业态,培育阳泉高能级旅游核心吸引物。第二个“3”,就是彰显阳泉比较优势,重点深耕红色、工业、科幻资源。红色资源方面,多维度擦亮“中共创建第一城”名片,推出“十佳红色旅游线路”。今年国庆长假,仅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一处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工业资源方面,致力打造可游、可赏、可品、可思的工业旅游地标,特别是“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成功创建了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科幻资源方面,举办两届“山西·阳泉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建成刘慈欣科幻文学馆,推进科幻、科普、科教融合赋能。最后一个“N”,就是突出古村落资源富集优势,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多点布局乡村旅游,打造“太行深处有人家”特色产品,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二是全方位推动,写好多元融合“阳泉答卷”。主动适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围绕“文旅+数智”,认真落实省委赋予我市的“数智新城”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赏文物等智慧文旅建设。围绕“文旅+康养”,发挥盂县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带动优势,联动开展3处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形成“康养社区+康养小镇+田园综合体”发展格局。围绕“文旅+农业”,丰富农事体验产品,加大连翘茶、有机杂粮、富硒系列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围绕“文旅+演艺”,推出大型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山水实景剧《再回藏山》、沉浸式演出《人间烟火》等演艺产品。通过做好“文旅+”文章,“一业兴、百业旺”效应不断显现。

三是多维度保障,打造旅游服务“阳泉样板”。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主旨,实施“美宿阳泉”“好吃阳泉”“好礼阳泉”“悠游阳泉”“乐享阳泉”等品牌塑造工程,风格各异的云间别墅、太行村居、水上人家,活色生香的三八席、全鱼宴,匠心制作的刻花瓷、砂器、煤雕等,以及无人驾驶、智慧导览等数智化应用场景,丰富游客体验。先后承办或举办文旅部对台文旅推广、全国旅行商代表游阳泉等活动,让省内外游客更加立体地了解阳泉、爱上阳泉。

新时代新征程,阳泉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诚邀各地游客畅游阳泉、品味阳泉,收获一场跨越古今风情、尽享诗意山水的美好旅程。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数智新城”建设是省委赋予阳泉市的重要任务,也是阳泉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请问阳泉的“数智新城”建设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阳泉市副市长 石峥: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数智新城建设为抓手,构筑转型发展新的比较优势,加速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是坚持“以数强基”,夯实数字底座。我们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机遇,加快布局5G网络建设,2023年已全面完成“十四五”5G基站建设任务,今年获评全国“千兆城市”称号。同时,积极融入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打造百度和云峰双算力中心,预计智算规模明年将达到5000P,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业态集聚,助力我市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二是坚持“以数聚产”,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我们与中国电子、中关村等头部企业合作,打造中电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智创城NO.7等产业载体,引进了百度、尊特、博彦科技、新石器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集聚了信创、智能终端、智能制造、数据处理相关企业150余家。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7%。

三是坚持“以数增效”,数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数字化示范工程,重点推动能源产业和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农业数字化转型。能源领域,强力推动“5G+智慧矿山”应用,建成了5座智能化煤矿;冀东水泥在非煤矿山开采方面,也实现无人矿车示范应用,这些都有效提升了相关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制造业领域,我们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建成华越、华鑫、华储光电等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码垛机器人、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在耐火等重点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农业领域,正在推进盂县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县建设,建成了华北奕丰生态园“5G+智慧果蔬大棚”、阳泉天龙“5G+智慧养殖”等一批示范项目,进一步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是坚持“以数治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聚焦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功能,搭建起新型智慧城市中枢。目前,已经建成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整合应急、交通、城市管理服务等功能,城市治理的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荣获“2023—2024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称号。

同时,我们将优化数字生态作为建设“数智新城”的工作重点,相继出台了企业培育、项目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的《阳泉市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展了与百度自动驾驶生态链企业的合作,引进了新石器、萝卜快跑、高仙机器人等一批生态伙伴,在无人公交、无人快递、无人安防等领域实现产业部署和场景应用。

去年,我市又获批了省级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型园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抢位布局、产业先行,全力推动数智新城建设全面升级。谢谢!

央广网记者:

阳泉作为典型的工矿城市,农业发展相对不足。但是我们注意到2023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请问,阳泉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是如何跑出农业加速度,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

阳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郭建文:

感谢您对阳泉农业农村发展的关注。如何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村振兴难题,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一直是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近年来阳泉市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破解工矿城市长期形成的乡村建设滞后难题。我们坚持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立足阳泉实际,谋划实施了“四区五类双百”计划,以平定南川河、桃河沿线传统村落保护区、盂县东高速口至藏山沿线城郊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四个区域为重点,将全市620个行政村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基础改善、搬迁撤并五大类,全面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到2027年集中打造200个精品示范村。特别是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谋划用三年时间统筹解决6.3万人自来水入户难题,今年的目标是2.5万人;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二是以推进特优农业战略为引领,着力破解山城人多地少、农业产业偏小偏弱的难题。阳泉人均耕地不足1亩,第一产业占比不足2%。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全省“特”“优”农业战略部署,立足“我市三分之二的耕地富硒”这一资源禀赋优势,按照“一年起步示范、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面拓展”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富硒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三年来的发展,我们构建了“研究院+生产地+产业园+集散区+展销端”全产业链的发展架构,建成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40家龙头企业和14大类136种富硒认证产品;我们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富硒小米、鸡蛋、连翘茶等“土特产”远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省“特”“优”农业新IP。预计今年全市富硒农业产值将突破10亿元,推动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速由全省靠后跃升到全省前列,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下一步,我们致力于全产业链打造富硒产业新高地,真正走出一条“小农业、大作为,小体量、高附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以建设“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为引领,着力破解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不足难题。我们扎实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通过探索“东梁庄模式”“西城经验”,重点解决人地矛盾、征占地、新增人户、权益保障等问题,保证了政策得到延续、诉求得到平衡、权益得到保障,成为全国样板。全省两个国家级整县区试点其中一个落在我市郊区,全省仅有的2个国家级整乡镇试点全部落在阳泉。河北、吉林等地考察团先后来我市考察学习。我们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1亿元,预计今年底百万元以上村将达到145个,占比23.4%,支撑带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历史性突破2万元大关。我们积极探索乡村善治路径,郊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创建全面完成,探索推行的“六议两公开”等民事民议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治理动态》刊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决策部署,持续补齐建设短板、做实“特”“优”文章、推进乡村善治,切实走出一条符合阳泉实际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与科技频道记者: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要使命任务。我们了解到,阳泉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在打造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请问阳泉在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阳泉市副市长 石峥:

感谢您的提问。阳泉处于太原、石家庄1小时交通圈、北京、天津3小时交通圈,是我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近年来,我们深入落实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部署,以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为牵引,围绕促进京津冀和东部地区产业西进、中西部地区资源东输,着力打造京津冀联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陆港型物流枢纽,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我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打造“津海晋门”出海新通道。我们依托东西走向的朔黄铁路、石太客专、石太铁路,南北走向的阳涉铁路,组成的“丰字型”铁路通道体系,推动实施阳涉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重点工程。阳泉可直通天津、黄骅、日照等港口,形成山西直连环渤海重点港口的快速货运出海通道。近期,正在与华远陆港集团合作建设山西“东陆港”物流枢纽基地,建成后将开通“阳泉—天津港—佛山”的公铁海联运线路,为解决我省货运结构“重去空回”等难题创造试点示范。

二是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集聚区。正如刚才记者朋友说到的,阳泉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多年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使阳泉市域内具备完善的路网结构,公路路网密度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和2.2倍,铁路路网密度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和3.4倍。现有各类货运服务站点近500家、公路货运公司近千户。今年以来,我们加快打造盂县亿博物流园、平定山西“东陆港”、高新区智慧物流园,南北中三大物流产业基地,并整合现有物流综合园区、专业园区,与资源产品、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消费品工业等产业链条衔接,着力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集聚区。今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6%和12.8%。

三是探索智慧物流试点示范。我们用好国家级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等政策赋权,加快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推动智慧物流车、物流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在重点园区和重点场景的示范运用。比如,我们引入自动分拣设备、智能仓储分拣管理系统等智能设备,新建的高新区智能物流产业园,投产后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万件/天。再如,我们积极推广无人车配送示范应用。目前,阳泉邮政已在全市投用了13台无人配送车,服务城区、矿区、高新区等50余个快递驿站,每日配送快递超过10000件。

四是全力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今年我们与华远陆港集团合作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并首次实现同一城市双向开行,填补了国铁北京局在我省中欧班列开行的空白。阳泉市内陶瓷、负极材料、砂轮磨具等出口产品丰富,周边地区玻璃制品、光伏组件、玛钢、法兰等产品众多,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障。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4.7%。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为牵引,加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当好“东大门”,更好服务全省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谢谢!

新华网记者:

阳泉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文华:

感谢您的提问。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打造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这一目标,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载体,“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以安全高效为前提,推动传统煤电优化升级。我们按照“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原则,持续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和节能降碳水平。先后关闭了10台低效煤电机组,布局建设了河坡、裕光和西上庄等6台先进煤电机组。其中裕光电厂是我省首台转入商业运营的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在确保电力、热力安全衔接和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我们还在继续谋划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先进煤电机组。存量机组的“三改联动”是我们的另一个主攻方向。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6台机组的改造。比如:河坡电厂实施灵活性改造后,平均供热能力提升30%,每年实现降碳11万吨。总体来看,2023年全市平均每度电的供电煤耗较“十三五”末下降了35.2克,节能降耗和清洁高效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以清洁低碳为目标,推动清洁能源建设提速。近年来,随着一批集中式、分布式风电、光伏项目相继建成投运,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左右,较“十三五”末增长2.6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逐渐成为电力增量主体。

三是以柔性灵活为支撑,推动多元储能规模发展。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市谋划布局抽水蓄能、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不同形式的储能项目。青于蓝20万千瓦和弘盛通10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建成并网,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华阳10万千瓦钠离子储能+0.5万千瓦飞轮储能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储能规模将达到百万千瓦级,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发展。

四是以智慧融合为保障,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发展。按照“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支持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比如,阳泉高新区正在开展的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就是要把阳泉良好的数字产业基础和可再生资源禀赋相融合,积极打造“绿电”园区的试点示范。

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我市结合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优势,逐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预计“十四五”末,全市电力外送规模达到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5.8倍。

下一步,我市将锚定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目标不动摇,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创造阳泉示范。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朋友们,阳泉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山西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厚重,红色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突出。当前,阳泉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新时代的阳泉人,将继承发扬“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坚定“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信念意志,因地制宜,锐意改革,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阳泉实践,持续擦亮阳泉发展的幸福底色,做到“小城市大作为”,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大家走进阳泉、了解阳泉、宣传阳泉,我们愿与大家携手并肩,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再次感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骞进:

非常感谢阳泉市四位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